瑞典医药市场分析

人气 2340   2011-11-17 19:57

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更加苛刻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导致产品开发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新产品的专利有效期也在不断缩短。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瑞典医药工业却在日益发展壮大,并从90年代开始逐步成为瑞典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瑞典医药工业和市场现状

目前瑞典有制药公司1500家,约有1.9万名从业人员,其中5000名从事研发工作。世界20大制药公司中有两家是瑞典公司:ASTRA公司(1998年与英国Zeneca合并为AstraZeneca)和PHARMACIA公司(1995年与美国Upjohn公司合并为Pharmacia&Upjohn)。瑞典的医学发明也是举世瞩目的,如人造肾、移植心脏起搏器和呼吸器等。医疗器械制造方面的瑞典公司有:GAMBRO、ELEKTA、NOBELBIOCARE和SCAMOLNLYCKE等。不断开发新药品是巩固医药工业竞争地位的关键,在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制药公司的生存必须依赖富有成果的研究和开发。就研究而言,瑞典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医疗领域的大量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拥有能够应对世界竞争的高素质研究人员。药品开发方面,瑞典拥有世界著名的医生意见征集机制、大量的医疗数据库。另外,瑞典还有同类型病患者在案群体,他们愿意配合医学研究,为医疗研究跟踪提供了方便。医院有自己的数据库和病人管理数据库。制药工业利用瑞典的数据库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瑞典拥有一批大型高效的承包医药研究机构(CRO)随时支持制药公司的研发工作,它可以减少制药公司的固定成本,保证其顺利经营而少走弯路。目前全球承包研究机构的总投资每年增长在15亿到23亿美元之间,年增长率25%。瑞典领先的CRO之一是CLINICALDATACARE(简称CDC),该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0名,从事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临床试验、化学分析、数据管理和统计等。

制药工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对细胞生物学即细胞的生命与死亡的进一步了解,为新的医疗科技研究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生物科技的革新对制药公司的生存至关重要。一项研究表明下一周期的药品将有50%属于生物制药。瑞典意识到生物制药公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时准备提供资金和基础研究支持,并大力吸引来自国内外的生物科技风险资金。瑞典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领先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基因治疗方面技术力量强大,在醣类和基因免疫生物技术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医疗设备方面,瑞典大约900家医疗器械公司,该行业一些著名公司包括PHILIPS、GENERALELECTRIC、ABBOTT、HEWLETT-PACKARD、MEDTRONIC、SIEMENS-ELEMA、SUNSTAR等在瑞典都设有公司。

2001年瑞典医药产品销售额为216亿瑞典克朗,比上年增长6.7%,人均药品年消费2350克朗。其中瑞典三大公司(AstraZeneca、Pharmacia&Upjohn和Meda)销售额达到56亿瑞典克朗,约占总销售额的28%。2000年瑞典医疗卫生行业费用开支占当年GDP的7.7%,医疗卫生费用中医药品支出占15.6%。据瑞典医药工业协会统计,从1980年至1997年药品出口平均年增长19%,近几年药品出口年增长平均超过18%。2001年出口额403亿瑞典克朗,比上年增长22%,而瑞典同期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 药品出口占瑞典出口总额的5.5%,所占比例超过瑞典传统出口产品如纸浆、钢铁、客车、卡车及食品。2001年药品进口为120亿克朗。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分别占其出口额的15.4%、13%、10.8%和8.3%。主要进口国有:丹麦、德国、瑞士、英国、比利时、爱尔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对瑞典主要行业进行比较发现,瑞典医药行业用于研发的投资比例最高,占其年销售额的26.8%,而作为瑞典支柱产业的电信业则为18%。2000年瑞典制药公司研发投资93亿瑞典克朗。

二、瑞典医药工业成功原因

瑞典医药工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不仅归功于大量的医药产品内需,更重要的是瑞典拥有适合于医药工业发展的综合因素,比如,瑞典有高质量的数据库,与瑞典医护专家的对话机制,另外,与产出相比,瑞典临床试验的成本支出合理。瑞典能够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资本、技术人才、电讯设施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基础设施齐备便捷。瑞典有稳定经营环境,政府承诺消除官僚和腐败,更重要的是自从加入EU,瑞典成为了通向拥有3.7亿客户市场区域的桥梁。日益增长的资本流入和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进入瑞典成为其对外资具有吸引力的有力见证。

1、高效廉洁的政府办事机构

瑞典医药产品署(MPA)是世界上最讲求服务速度与质量的国家政府机构,在新药注册批准和申请专利保护方面,瑞典以快捷优质在世界同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为促进瑞典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瑞典已成为在欧洲最开放的国家之一,电信、能源、以及铁路交通的开放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瑞典政府因办事效率高和没有官僚作风而闻名,另外在其他国家多有存在的行贿受贿和其它腐败现象在瑞典的政府部门几乎不存在。

2、世界一流医药研究机构和高素质人才

瑞典拥有雄厚的医药产品研究能力,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做基础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全球畅销产品,ASTRA公司的抗溃疡治疗药品就是由哥德堡大学开发的。瑞典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创新和发明在世界上成就也是显著的,例如呼吸器、人造肾、植入起搏器、生物传感器和伽玛刀,这些发明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微系统技术、非扩散测量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的研究方面瑞典的科研机构同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医学影像、超声波扫描仪、影像处理和信号分析技术方面也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医院与大学的密切合作是应用研究持续发展的关键。

瑞典适合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瑞典25%的人接受第三产业教育。瑞典从事研发人口比例为千分之十二点三,位居欧盟国家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瑞士。劳动力素质高而且能够有效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据调查,瑞典科研人员人均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的比率位居世界第二。瑞典科技人员力量在不断壮大,高等院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高质量人才。

1998年世界竞争年鉴中显示,瑞典当年GDP的3.5%用于R&D,高于任何其它国家,这表明瑞典致力于开发新技术和知识的决心。世界许多大型跨国公司认识到瑞典的技术能力,比如日本在瑞典的公司有70%在瑞典进行研发。瑞典的创新能力使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根据欧盟统计部门的数字,向欧洲专利办公室申请专利数最多的除德国外就是瑞典。而且,OECD发表有关科技方面文章最多的国家也是瑞典。

瑞典拥有的医生比例很高,每1000人有2.9名医师,而美国是2.4名,日本和英国分别是1.6名,这些医师平均素质很高,他们积极进行临床试验,同时工资相对来讲不高,能够按照所需的规定进行快速临床试验。

3、大量外资涌入

瑞典在创新方面的良好记录以及其优惠的商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资金。自1991年至1997年,瑞典共吸收外资460亿美元,比丹麦、挪威、芬兰总和还要高出90亿美元。1997年,瑞典的外商投资企业为3700家,比90年代初增长40%以上。

4、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东欧一体化进程为瑞典带来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断增加的外国投资和贸易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波罗地海地区是拥有1亿消费者的大贸易区。北欧最大的国家瑞典在这个地区处于关键的地位,可以算是外国公司发展自己的理想之地。生产率的改善和有竞争力的汇率降低了在瑞典的经营成本,多家国际调查机构的调查表明,瑞典的经营环境在不断改善,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成本结构,在北欧地区,瑞典的劳动力成本、电费、房租、电信服务费最低。

瑞典能够向外国公司提供多种有利因素,将地区总部设立在瑞典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北欧市场。瑞典的基础设施优势可以方便外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另外,瑞典政治形势稳定、工业布局合理及企业税收优惠等。

5、优越的生活环境

瑞典的面积同于加利福尼亚而两倍于英国,只有不到900万人口,因此不存在严重噪音、交通拥挤以及空气污染问题,绿化带随处可见。受海湾暖流的影响,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气候温和。休闲和体育活动设施齐全。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综合体制也为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严重的犯罪行为在这里很少见。

三、瑞典医药工业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平均年增长16.6%。2001年利润和销售额均比上年增长16%,出口增长15%。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0年,医药产品进出口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进口26亿美元。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其中大型企业314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这种局面造成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应对日益激烈国际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制药工业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中国由现在的制药大国成为制药强国,我们可以从瑞典制药工业的成功中的到启示:

1、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我国优势产品,如传统的中药产品,逐步转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开发有发展前途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并将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努力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开发和高科技生物制药领域有所突破。

2、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培养专业科技队伍。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其R&D投入至少要占年销售总额的10?15%,以1997年为例,瑞典制药工业的R&D投入占其销售总额的26.8%,而中国制药企业R&D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3%,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近年来生产的873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我国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仅占10%。

3、尽快建立医疗机构与医科院校、研究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国医药工业的产-学-研严重脱节,新药创制能力弱,迫使我国为了满足国民的需求,必将大量仿制一些受知识产权制约较小的药品。为了医药工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产学研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水平,同时提高筛选新药开发环节的水平,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努力与世界医药先进水平接轨。

4、继续扩大吸收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八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450亿元,其中国家投入39.5亿元,而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约12亿美元。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医药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境外品牌的国产化速度加快,一些药品迅速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还能够扩大出口;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和营销管理方式为境内医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借鉴的机会,外商投资企业严格按照国际GMP或ISO9000标准生产经营,为医药行业推行实施GMP提供了经验。今后我国还应该积极引导外商在制药研发领域的投资。

5、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有实力的企业,要学会打“世界牌”,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将跨国经营纳入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之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

  关注度: 2340   Baidu: 2   360: 0   Google: 0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瑞典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