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这是一个恪守“存在,但不可见”信条的隐形家族。财富排行榜上虽然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几乎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

瑞典无冕之王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

人气 1760   2011-11-17 20:00

瑞典无冕之王 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 />图解:这是一个恪守“存在,但不可见”信条的隐形家族。财富排行榜上虽然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几乎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族历经五代而长盛不衰呢?

全球电信巨头爱立信(Ericsson)、白色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Electrolux)、机械设备巨擎ABB公司、世界第三大制药集团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全球最大园林机械设备制造富世华(Husqvarna)、世界领先的飞机及汽车制造商萨博(SAAB)、北欧最大的航空公司北欧航空(SAS)……知道这些著名跨国公司的人不少,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大公司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个巨人,那便是掌控北欧最大财团银瑞达(INVESTORAB)的瑞典瓦伦堡家族(WallenbergFamily)。作为这些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一或第二大股东,银瑞达每年从中获得1000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瑞典的无冕之王

虽然论绝对数字,瓦伦堡家族的身家不如他们的同胞、宜家老板英格瓦•卡普拉德那么惊人,但他们却控制了瑞典经济的半壁江山,以致于瑞典人都戏称:瓦家跺跺脚,瑞典摇一摇。当然,如果能有机会到瓦伦堡家的别墅参加晚宴,那就像到国王家做客一样荣耀。

这的确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帝国,大得近乎笨重了。它几乎囊括了19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的每种样态:从伊莱克斯吸尘器到ABB变压器、从斯勘尼亚卡车到阿斯利康的畅销溃疡药、从爱立信手机到萨博战斗机……几乎掌握了整个瑞典的经济命脉。这并不是语言上的夸张,要知道,在上世纪末巅峰时期,瓦伦堡家族控股的公司在斯德哥尔摩股市所占份额竟然超过40%,甚至于斯德哥尔摩期权交易所(OMX)也是该家族所控股的企业。瑞典能够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可以说与这个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瑞典双重股权制度也让瓦伦堡家族“看上去并不那么富”,因为他们拥有的股份在绝对数量上并不是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富可敌国、权倾朝野的瓦伦堡家族,为何从未在任何的全球富豪榜上出现过的缘故。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 />图解: 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是一个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的家族,甚至比瑞典皇室家族的历史还要长,前后共有五代掌门人带领家族同舟共济,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瑞典、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

1846年,水手出身的安德烈独具慧眼,看中造船、航运业的发展前景,于是投资蒸汽船,专门在横贯瑞典东西海岸的约塔运河从事航运,挣了一大笔钱,为瓦伦堡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常情况下,很少有家族企业能连续繁荣三代人以上,但幸运的是,瓦伦堡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对再造家族事业做出创新。安德烈去世后,儿子纳特•瓦伦堡(KnutWallenberg)和马库斯•瓦伦堡(MarcusWallenberg)先后执掌家族事务,承担起重组家族企业和发展控股工业的重任。

到了第三代,瓦伦堡帝国内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纷争。从接触家业开始,雅各布和马库斯兄弟(编者注:两百多年来,这个家族中一共产生了三个雅各布、四个马库斯和两个彼得)两人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当时时值“二战”,兄长雅各布亲法西斯,弟弟马库斯则支持盟国,两人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然而有趣的是,在瑞典这个永久中立国,兄弟俩截然不同的态度,反而帮助家族在“二战”期间四处讨好、生意兴隆。

家族发展到第四代,一个从来没被家人表扬过的彼得,在执掌家族15年期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造了瓦伦堡家族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时至今日,82岁的彼得贵为瓦伦堡家族的族长,在瑞典的工商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眼下,这个家族企业帝国已到了第五代,马克和彼得的儿子马库斯•瓦伦堡和雅各布•瓦伦堡先后担任了银瑞达的CEO。这俩人同一年出生,也是家族历史上第二对共同执掌家族大业的马库斯和雅各布兄弟。在他们的带领下,银瑞达的投资更为多元化,公司资产也随之上涨。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 />图解:家业长青的成功之道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瓦伦堡家族的家业历经五代而不倒?这不得不归结于他们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的投资方式。

有人说,瓦伦堡家族的成功,得益于走在全球化浪潮的前头。没错,如果不把全球化狭隘地理解为今天的社会才具有的特征,或许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瓦伦堡家族都在为此处心积虑。SEB最初三十年的创业阶段,安德烈•瓦伦堡便通过和德国、英国与法国银行界的合作使家族生意的范围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之后的岁月中,这个趋势被逐渐强化,跨国收购和投资使得瓦伦堡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也许是开创这个王朝的安德烈水手出身的缘故,瓦伦堡家族的每一代都视野远大、胸怀广阔。海外经历成了族人的必修课,他们或在国外接受教育,或在国外积累工作经验,或者二者兼有之,这使得他们在今日的全球化浪潮中游刃有余。

然而,瓦伦堡家族投资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得归结为:目标坚定,持之以恒,即选定核心业务后进行长期投资。在近百年的历程中,银瑞达没有因为它持有的这些企业股票飞涨抛售过手里的股份,也没有因为低迷减持过股票。相反,他们善于抓住市场低迷的机会,扩张他们在持股公司中的控制地位。这种着眼于长期投资的特点,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得格外明显。2002年,银瑞达核心投资的两家企业——爱立信和ABB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爱立信2001年和2002年两年累计亏损超过50亿美元,股票价格跌破1美元,投资者信心锐减;ABB则是因为过度扩张、并购后整合失败而导致债务缠身,股价也是跌近谷底。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破产”、“脱手”等建议不断。

彼得•瓦伦堡在总结家族的生意经时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暂时出现问题的企业。”这种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的投资方式,使得瓦伦堡家族创建并培育如此之多的世界一流企业瓦伦堡家族:隐形的财富帝国" />图解: 存在,但不可见

一个半世纪以来,瓦伦堡家族一直恪守着一句拉丁箴言:存在,但不可见(Esse nonvidare)。这条箴言暗示了一种简约、恪己却极端自信的处事传统,也造就了这个家族审慎的贵族气质。

两百多年来,这个家族在瑞典逐渐接近社交界的顶层,直至今天几乎成了瑞典王室之外的第一大望族。不得不说,瓦伦堡家族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家族。教会势力强大的时代,他们家族中盛产牧师;教会影响式微了,他们又改作了外交官。

归根到底,积极参与政治是为把商业帝国经营好服务的。瓦伦堡家族不仅自己出力从政,还很乐于与政界高官交往。家族和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佳话,便是其社交地位的体现。1987年,彼得•瓦伦堡携家族一行人访问中国,有一天一个家族成员在访问时突发心脏病,被送进了上海最好的医院,得到无微不至的护理——友谊便是在那时结下的。在随后的岁月里,家族领袖们每年都会在北京或者斯德哥尔摩与中国的高层领导人见面,如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以及吴仪等。去年6月份,在瑞典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了“瑞中工商晚宴”。此前为了得到与胡主席共进晚餐的机会,瑞典社会名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不过最后,瓦伦堡家族的族长彼得•瓦伦堡还是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和胡主席同桌进餐、单独会谈的机会,这让其他瑞典上层人士羡慕不已。

来源:世界奢侈报道

  关注度: 1760   Baidu: 0   360: 0   Google: 5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瑞典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