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飞越北欧商务咨询公司(flyscandinavia) ——北欧国家优势产业 瑞典的高新技术产业 瑞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技术研发国家之一,在信息通讯、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环保、汽车等领域具有强大研发实力。根据2005年世界各国PCT专利申请量的统计,瑞典占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发明专利和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之一。一、信息通讯产业瑞典是信息及通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2004年国际数据公司对55个国家的23项指标(包括计算普及程度、基础设施、互联网应用和教育水平等)进行综合评比,瑞典连续5年荣登榜首,成为全球信息社会最成熟的国家。目前,瑞典从事电信产业的企业约1.7万家,其中94%为IT服务业,6%为电子工业,从业人员25万。瑞典出口的电信产品75%是通信设备,中国是瑞典重要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国,也是业务量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年来瑞典的软件公司发展较快,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软件比较突出。在通讯技术发展方面以无线电、通讯软件、汽车电子通讯、光电、嵌入式系统芯片为主。 二、生命科学产业瑞典生命科技产业发展,其生物科技、医学技术、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设备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瑞典拥有影响世界的医学发明,如心脏起搏器、呼吸器、人造肾、超声波、伽马刀、局部麻醉等等,此外在为系统技术、非扩散测量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瑞典是欧洲第四大生物技术国,在全球排名第九。如果按人均行含量以及该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计算的话,瑞典居全球之冠。目前瑞典约有800家企业从事生命科学产业,共有雇员4万人左右,大部分从事研发和市场工作,约15000人在生产部门工作,还有大量专业咨询和分包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环境。瑞典生命科学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地区,这是欧洲领先的生命科学产业带之一,拥有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皇家理工学院等,该地区聚集了全国58%的生命科学企业,如法玛西亚、阿斯利康、通用医疗等知名跨国公司。另外两个产业带主要集中在瑞典南部,一个在哥德堡附近,以药物研发和临床为主,另一个在隆德-马尔默地区,以生物技术为主,拥有全国17%的生物技术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瑞典的生命科学产业以药物研制为主,占行业总量的54%;其次是生物技术器材等,占21%,这两个行业可作为中瑞合作的主要领域。三、汽车产业瑞典拥有强大的汽车制造工业,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占其生产的绝大部分。瑞典汽车制造业同时也是以一个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每年生产的商用车中,超过90%出口,全球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沃尔沃和斯堪尼亚是国际知名的瑞典商用车制造商,历史悠久,技术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瑞典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世界闻名,汽车安全带是瑞典人发明的,瑞典Autoliv公司是享誉世界的汽车安全企业。目前瑞典正在开发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四、清洁能源瑞典清洁能源技术比较成熟,使用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十年来,瑞典清洁能源占能源市场的份额逐步提高,从1994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28%。目前,瑞典电力生产基本实现无油、无煤,电力来源基本是水电和核电各占一半。瑞典的清洁能源除了水电外,风力发电、太阳能、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能源等发展也很快。目前,风力发电已达到1Twh的发电能力,具有较为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进入商业运作阶段,产能达50Gwh,乌普萨拉市产的太阳能板在发电效能方面创下国际同类产品的最高记录;垃圾发电供热普及速度块,目前年垃圾总量的一半约170万吨用来发电供热,瑞典在烟气清洁方面设备和技术先进,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燃料是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能源,瑞典在利用速生柳作为能源发电方面技术成熟;在生物燃料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动力车用燃料上,目前混合燃料轿车已占轿车市场份额的10%,SAAB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百分百全部乙醇动力车;瑞典是第一个使用沼气为动力火车的国家,瑞典生物气体公司开发的沼气动力火车2005年首航,时速达到130公司。五、环保产业瑞典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环保技术发达。主要技术有:污水处理、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垃圾回收与处理等。据瑞典统计局统计,瑞典环保产业年产值已达2400亿瑞典克朗,其中垃圾处理和再生循环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41%。瑞典拥有一大批拥有专有技术的环保企业,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就业人口9万。既有阿法拉伐这样拥有13800名雇员的环保设备生产商和普拉克公司这样在全世界55个国家建成3000多个污染处理厂的“交钥匙承包商”,也有斯维科这样拥有2500名雇员的大型国际咨询商,此外,还有众多雇员不足百人的中小企业。瑞典环保产业出口强劲,约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38%,并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瑞典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和波罗的海国家,中国已成为瑞典在亚洲最大的环保产品出口市场。丹麦的能源环保产业 丹麦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探索出了一条能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1980年至今,丹麦的GDP增长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维持不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一、风力发电丹麦的风力发电研究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少数国家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丹麦已形成了本国的风电产业和有竞争力的风机制造业,其风机生产覆盖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截止2006年底,丹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135兆瓦(MW),在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有5266台风机在运转。近年来丹麦风能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海上发展,截止2005年底丹麦海上风力发电场已达8个,装机容量423MW,另有2个各200MW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在招标建设中。2005年,丹麦风力发电占到整个发电量的20.8%,政府期望到2009年达到25%,2025年达到30%。丹麦风力工业协会(DanishWindIndustryAssociation-DWIA)提出更加雄心勃勃的“风力50”计划,建议到2025年丹麦风电占全部电力消耗比重的50%,计划在目前基础上再增加1700台风机。 九十年代以来,丹麦风电发展迅速,风电产业成为丹麦少数领先全球市场的领域,每年营业额超过50亿丹麦克朗,为超过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且提高很快。在2000年时,全国每台风机平均功率为856KW,2002年增至1356KW,2003年则一跃增至2045KW。今后的趋势是用3MW风力发电机代替现在的2MW电机,5MW甚至10MW的风机也正在研制中。另一方面,在过去20多年中,风电成本减少了约3/4,1981年的风电成本为每度电1.2克郎左右,至1999年就下降至0.3克郎左右(约合0.4元人民币)。风机的尺寸在过去15年中也有戏剧性的变化。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今日可普遍见到的旋转直径为48~54米、输出功率为750~1,000KW的风机,正在被功率为2,000KW、机塔高70~80米、机翼旋转直径达72米的风机所替代。现在,一台2,000KW的风机所产生的电量比1980年135台风机的总和还要多,单机发电量大大增加。二、生物能源生物能或生物质能(Bio-energy/BiomassEnergy)是可再生能源的形式之一。其主要自能源植物或农、林、渔业副产物(秸秆、木屑、加工企业有机废物、动物粪便等),是从生物可再生原质转换而得的能源形式。生物质能是惟一能够以气态、液态和固体形态存在的可再生能。在生物能应用技术领域,存在着几个基本应用方向。一是把农作物秸秆、木屑作为燃料直接燃烧,转换为能源。二是利用转化技术把生物质转变为液态、气态和固态的能源载体,包括:把农作物和秸秆转化为生物酒精、生物柴油,把有机农业废物转变为可燃气体等三是开发专门作为能源资源的植物和农作物,并辟出耕地种植这些经培养精选、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植物。(一)桔杆发电和供热 20世纪80年代,丹麦政府限制农户焚烧田间的农作物秸秆,而是把这些秸秆提供给120个地区供热锅炉和10万个家庭小型供热装置作为燃料。1993年6月14日,丹麦议会通过生物质协议(BiomassAgreement)。按照这一协议,大型电厂必需每年使用120万吨麦草和20万吨木屑作为热电联产的燃料。目前,15个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厂产生4000万瓦电力,麦草和木屑贡献于丹麦约5%的电力消费。用秸杆作燃料,已经是丹麦一些大型电厂的组成部分。阿维多II号(AvedøreII)电厂就是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和秸杆等多种燃料进行热电联产的代表。(二)中心沼气厂 丹麦以工业化的方式使用沼气始于80年代末期。目前,丹麦已建立20个集中式的中心沼气厂,每天可处理50-600立方米原料,另有55个单个的农场沼气厂。这些沼气厂通过在各地区的合理分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地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在2025年之前,丹麦将另外新建50个中心沼气厂。沼气计划得到丹麦环境部、农业部的经费支持,总预算1200万丹麦克朗。中心沼气厂通常以周边农场(猪、牛粪等占75%)和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的有机废物(占25%)为原料,经工业化处理生成沼气,再输送到地区的燃气供热锅炉或热电联产厂,余料可以作为很好的肥料。沼气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硝酸盐排放,消除气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利用有机废料。沼气既是很好的能源来源,同时又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在丹麦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中心沼气厂有Ribe、Lintrup、Lemvig等,年产沼气在500万立方米左右。(三)生物乙醇近年丹麦瑞索(Risø)国家实验室在这方面开展了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其利用预处理和发酵技术分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和半纤维素,处理后获得生物乙醇(酒精)。其实验室数据显示,田间1吨玉米中仅用玉米籽粒为原料,可产188升酒精,仅用玉米秸秆及玉米芯为原料,可产酒精155升,故每吨玉米原料约可生产340升酒精。这些生物酒精可用作汽车混合燃料。2004年以来瑞索实验室已与吉林轻工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工业化装置和生产线。参与合作的中方专家认为,丹麦在预处理和发酵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在企业界,丹麦Elam公司走在生物酒精工业化生产前列。该公司利用欧盟资助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酒精处理示范单元(ProcessDemonstrationUnit-PDU)。该单元以秸秆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料为原料,经分阶段预处理和发酵工艺获得生物酒精。另外,丹麦技术大学(DTU)的BioGasolAps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利用桔杆废料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技术,并进入实质性试生产阶段。该公司利用创新技术低成本地生产乙醇、氢、甲烷等生物燃料,其加工工艺将来有可能成为以木质纤维素为基础的生物乙醇的工业标准。生产生物乙醇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酶的投入,丹麦著名公司诺维信(NovozymesA/S)目前约10%的营业收入是为乙醇生产提供所需的酶。(四)氢气和甲醇丹麦技术大学(DTU)环境系的瑞娜·安格丽达奇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开发了一种二段式厌氧发酵反应器,以农场有机废物和城市垃圾为原料,通过优化的影响参数控制制取氢气和甲烷。实验表明,利用有机物含量35%的城市垃圾,可得到产率12立方米/吨的氢气;在制取甲烷阶段,通过控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可获得产率达133立方米/吨的甲烷。由于综合了两阶段发酵过程,该技术可同时产生氢气和甲烷,具有比传统厌氧发酵装置更高的综合效率。目前,该研究组在探讨利用特殊菌种降解有机垃圾及控制相关参数提高产气量的途径并进行面向工业生产的中间试验。该研究组在厌氧发酵过程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就生物质能来说,丹麦正在成为工业化国家一个先导的角色。这种角色,正是通过其在主要技术方向上的努力来体现的,这包括使用秸秆燃料发电、建立中央沼气厂用于供热和发电、把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可燃气体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能源作物的研究开发等。三、未来新能源(一)燃料电池(FuelCells)。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由燃料间的反应产生能量,例如液氢和氧化剂及液氧,不燃烧直接转化成持续的电能。它应用广泛,可以为单个家庭供电,也可以用于热电联产厂,或者交通运输等等,与传统电力生产相比有许多优势,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的特点。目前在丹麦从事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种是1-500KW的高温固态氧化物(SOFC)燃料电池,用于大型电站;另一种是低温聚合体电解膜(PEM)燃料电池,用于小型电站。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燃料,包括天然气、甲醇、甲烷、氢等。现在还在研发一种PVCells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以将天然气中的化学能量转化成电能,效率约为55%;可以将氢直接转化为电能或者相反,用电能来生产氢。SOFC型燃料电池商业化估计还将需要5-10年。进行这项研究的以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为主,此外还有TopsoeFuelCell公司(www.topsoefuelcell.com),IRDA/S公司(www.ird.dk)。另外H2Logic |